顾客吐槽餐厅:不会再来这家了,店家主动响应:我们不是托儿所,谢谢你们不再来

你见过的“熊孩子”有多“熊”?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,从最简单的调皮捣蛋,到严重的“意外伤害”,我们从新闻上也见过太多太多类似的事件。

这些“熊孩子”的背后无一例外都存在另一种人——“熊家长”。用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,这句“真理”几乎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情况。

最近,就有一名网友在面子书某社交群上,分享了自己“一次极差的用餐体验”,更强调,“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”,表示不会再到该店用餐。

一开始,该网友写道,“食物选择少,味道普通但是价钱偏高。”

随后,网友在细写道,“最主要的还是服务态度极差,带孩子出门本就不易,但该餐厅不仅无法给予带有小孩的父母基本的服务态度,还一再的表现出不耐烦和厌恶的态度。让我们深感不舒服。”

不料,该名网友在发布该贴文后,店家居然主动回应,并道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店家在其面子书专页写道,“谢谢你和刚才几位你的朋友一连串留下的差评,让我们有机会探讨以后是否要禁止“莫些”(某些)孩子入店。”

随即,店家写道,“毕竟,我们的店只是一家小小的茶馆,它不是托儿所也不是游乐场,没有办法包容你孩子们的一切。”

店家还无奈写道,“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餐厅大吵大闹,打扰其他食客,却一笑置之。破坏了餐厅餐具,就用纸巾包起来却当作没有回事(国外进口的叉断了)。孩子边吃蛋糕边玩跳呕吐,而呕吐物弄到坐垫(坐垫已丢弃),也没有道歉,也不当一回事。”

店家更直接表明,“这样的行为,的确很讨厌,而更讨厌的是这些熊孩子后面的家长,压根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相当不合适。”

最后,店家写道,“谢谢你们来,也谢谢你们不再来。我们想用心服务的对象是那些希望在这里拥有平和和清静的人。”

不少网友看到后,纷纷表示,“当今的cafe 多数都因无知客人变相成了动物园和博物院。”、“赞同不让熊孩子及恐龙家长入内”、“家长可以教教孩子吗?”

“熊孩子”的背后,多半存在一个“熊家长”

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“熊孩子”,主要还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,教育不到位、纵容、宠溺,都会导致孩子变“熊”,表面上看,家长是爱孩子,可实际何尝不是在“毁”孩子。

1、养成不良习惯

家长如果不注意对孩子的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,时间一久,孩子自然会养成很多“臭毛病”,小孩子的自律性都很差,家长如果再不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与教育,那么孩子长大后自然会一身坏习惯。

2、孩子变的没有担当,过于依赖家长

长时间被溺爱的孩子还容易形成软弱、没有担当、没有责任感的性格,遇见事情习惯逃避、不会面对,不会想办法解决,过于依赖家长,时间一久基本什么事都做不好。更别提独立能力了。

3、长大后影响人际关系

被宠溺过度的“熊孩子”会变得自私,不顾及他人的感受,不尊重他人,甚至喜欢斤斤计较,这些性格一旦成型,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严重阻碍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。

家长的言传身教、以身作则是关键

作为家长,从孩子小时候开始,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。

1、教育孩子做事有原则

要让孩子明白,宠爱也好,关怀也罢,父母对孩子确实要爱,但凡是有原则有底线,该守的规矩一定要守,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,可以犯错误,但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。原则和底线是不能丢的。

2、教育孩子知书达礼

家长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,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,步入社会,独自生活。现实是残酷的,除了为人父母的自己不会有热任何其他人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,家长怎么爱孩子都不为过,但前提是得让他们知书达礼,才不至于步入社会被别人教育。

3、教育孩子敢作敢当,由于承担责任

做错事、犯错误是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,这无可厚非,但对待错误的态度却值得深思,“知耻近乎勇”,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”。与其严防死守的教育孩子不去犯错,显然,告诉孩子用于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更加重要。

总之,大部分熊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不到位甚至是缺失造成的,父母的这种宠溺过度也能让人理解。

不过,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明白,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,要学会独自面对这个世界,而你现在的庇护只是一时的,一旦把孩子养成了熊孩子,对于其未来来说其实更加残忍。

用戶評論